第223节
chap_r(); 就算得了慎郡王那边给的棉衣又如何呢,他们没有始终没有生在慎郡王麾下。甚至因为见识了待遇的差距,越发对如今的现状悲愤不满。
类似的情形在镇西军的其他营房也在上演着。
杨犇生在功勋世家,顿顿不缺酒肉,如何能想到,仅仅因为他烧了那些士兵们那么一点肉和糖,就会引起这么大的怨愤。
不管怎么样,随着慎郡王在高旗慰劳镇西军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及那些从蕃平城返回的士兵们的无意识地谈论此行的见闻,让慎郡王麾下军队的强大,待遇优越,士兵们被爱护等印象,深深地烙印在了诸多底层士兵心中,叫他们向往不已。
甚至私下里还有人说起,听蕃平的慎郡王麾下士兵说,如今其实有不少其他地方的守军归顺慎郡王。
镇北军,禁军都有。
郡王对那些归顺者也是一视同仁的。
这样的传闻,搅得人心浮动。
可因为军中已经实行严酷的连坐制度,一人叛逃全队士兵极其家人要受到牵连,一队叛逃,全都连坐,暂且也无人真的敢铤而走险。
害怕被惩罚,这样的声音也传不到军中上层去。
即使如此,杨朔得知杨犇的处理方式后,也深觉不妥,将他叫来训斥一顿。
“你这样做,分明是招致众怒!”
杨犇还不服气:
“一点肉和糖而已,他们就算生气,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这些人真是一点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人家给点肉和糖,尾巴就摇得比狗还欢,丢尽了我镇西军的脸!”
杨朔生气地道:
“你竟还不悔改!”
杨犇依旧觉得自己做得有理:
“爹,你是没看到,当时那些捡到肉的人那一副吃相,跟八辈子没吃过肉一样,我若不阻止,到时候当着慎郡王的面,全军士兵就能像狗一样抢食,吃得满脸是油,您说您这脸挂得住不!”
这下杨朔也不说话了。
如此场面,他们确实丢不起那个人。
有些咽不下这口气,想拉回慎郡王搅乱了的人心,杨朔把军需官喊来,打算给全军士兵好好加一顿大肉,补偿他们先前的损失。
可一问才知道,如今因为与西戎停止了边贸,根本买不到那么多羊,附近百姓养猪的也没几户,一时间居然连上千头羊,或者几百头猪都凑不出来。
“买!不惜一切代价买!”
最终花了平日里五倍的价钱,才把需要的牲畜凑齐。
东西倒是买回来了,杨朔也难得平易近人地像是慎郡王一样,和蔼地说慰劳大家辛苦,请大家吃肉的话。
又道上次少将军烧掉那些东西,是因为不能让他们吃不明来历的的食物,担心他们中毒。
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能吃上肉,底层士兵们看起来也挺高兴的。
可有了慎郡王那边的强烈对比,士兵们的心已经寒了,哪里是一顿肉可以暖回来的。
更何况,这一顿之后,依旧是吃糠咽菜,依旧是被上官随意打骂责罚,依旧是拿着微薄的军饷,穿着破烂的军装。
*
李洵不知道杨朔在为自己儿子捅出的篓子而头疼。
他慰劳镇西军,自然是抱着些宣传的目的。
他不想打内战,能让镇西军像宣德那些镇东军与禁军一般,不愿也不敢对他出兵就是最好的。
不过,他着实没想到,杨犇竟如此“上道”地配合自己。
在他的预想中,杨犇或许会将那些糖和肉收起来,再用他们军中自己的名义发放给士兵。
虽然有些掩耳盗铃,但多少能蒙蔽一部分脑子不那么清楚的人,士兵们也是能真正吃到他给的糖和肉改善下生活的。
却不想杨犇如此经不得激,被他屡次气到后,竟然强硬地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烧掉。
这必然会引发众怒,也让他的宣传效果比预想中还要好。
但亲眼目睹了镇西军底层士兵们饱受磋磨的模样,又见证了杨犇的鲁莽愚蠢,李洵更觉得没必要留着杨家父子了。
这父子二人把持着镇西军,但凡肯善待士兵,整顿一下军风,那些士兵们都不至于是那副瘦骨嶙峋的样子。
如此,哪怕政治立场不同,他夺取军权的时候,也会保他们下半生富足无忧。
行军打仗,指挥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每一个士兵发挥的力量也同样不可忽视。
明明有实权,却能眼见着士兵受到如此苛待而无所作为,这样的将领通常也没什么能力与眼界。
不管是能力还是品行,杨家父子和他们手下的大多数将领,都不配再继续掌握镇西军,也不配得到善终。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可以慢慢处理的事情,如今他的重心还是在西戎。
从高旗城离开,他便兵分两路,三万大军南下支援蕃平。
他自己则亲自带着两万人绕道北上,然后从高旗一路往西而去。
包括李洵在内的所有人,都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戎族人的小辫子,衣服也换成了戎族人的上褶下袴,收起了蛟龙旗,还在衣服外头都披上了一层黄绿色的外套,各种军需与运输车辆上,也都用黄绿色的布包裹覆盖。
整个军队的颜色,与此时的草原很是接近。
昼伏夜出,整个军队几乎没怎么惊动当地人。(当然,这也与草原地域辽阔,以及斥候兵的提前侦查有很大关系)
这次李洵的目标,是西戎王庭。
这既是为了扰乱敌方军心,与斩杀主帅是一个道理。
更是为了营救人质。
只有抓到西戎足够有分量的人质,才能换回大启的公主,换回那些沦落敌手的百姓。
昼伏夜出,白日里睡觉时闷热不堪,还时常被蚊虫滋扰,连吃的也只有干面饼与清水,很是艰苦。
但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抱怨。
因为李洵这个一国之主,也与所有士兵同吃同住,他们吃苦受累,尊贵的郡王也是一样的。
而且,在李洵长期不懈的思想教育下,爱护百姓已经深深地刻入了士兵们的脑海里。
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自己来自于穷苦百姓,是百姓的子弟兵,也是他们的骄傲。保护百姓是他们的职责与荣耀。
行军前誓师,李洵讲明了此行的目的,为了营救长宁的大启百姓,士兵们都满腔热血,即使条件艰苦,也依旧牢记使命。
行军五天,他们终于到达了西戎的第一座大城之下,在敌军尚未察觉之时,就已经潜伏在了离其城门不远的地方。
第172章
伊尔喀城是西戎与大启边界上的第一关隘。
与北戎王庭依山而立不同, 西戎王庭前后一马平川,主要靠伊尔喀城这座建立在高地上的关隘阻挡来自大启的敌人。
不过,多年来西戎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内部的吞噬, 以及向西掠夺一盘散沙的色目人,与大启一直友好通商, 偶尔到大启的国土上掠夺一番,也只是小打小闹,大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来不主动进攻。
如此背景之下, 哪怕王庭三令五申,主将也有意加强巡逻,下面的士兵们对大启的警惕性也不是很高。
巡查是有的, 但如今天气干燥, 地上很难留下行军的脚印车轮印。
李洵为了减轻运输负担, 加快行军速度,这次基本上没带太多物资, 就几天的干粮, 也没有马匹,全靠人力轮流运输所有辎重,不是眼光特别毒辣的侦察兵,很难发现什么不对劲的痕迹。
如此, 当李洵的军队突然发动进攻时,城楼上的人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月明星稀, 附近的山坡朦胧起伏, 守城的士兵正打着哈欠, 只听突然一声呼啸, 一颗圆形的铁球带着巨力猛然撞在了城楼的垛子外壁上。
巨大的冲击力, 顿时将那外表上砖石的砌成的堡垒顶部撞出个洞,随之传来嘭的一声巨响,堡垒中顿时响起惨叫声。
“有敌袭!”
“有敌袭!”
城墙上守夜的士兵们大声呼喊着,示警的钟声敲响,回荡在幽静的夜里,住在垛子里的士兵纷纷也涌出来察看。
然而,举目望去,不管是四周还是城楼下,都看不到敌人的踪迹。
正当他们有些疑惑的时候,破空声再次响起,整个城楼上,许多士兵惨叫着倒地,循声望去,只见他们身上不知道被什么打出了一个个血洞,正朝外汩汩流血。
有些伤处在四肢与躯干,只是暂时丧失了行动能力,有些伤在头部的,却是直接当场毙命。
还没反应过来,又是几道破空声,城墙上防御的兵力顷刻倒下大半,一看临近的女墙,情况也和他们大差不离。
“有人在发射暗器,快寻找掩体!”
他们大声呼喊道。
然而当他们躲进垛子,没多久又有重物砸到了垛子上,只见砖石横飞,顷刻又是惨叫连连。
城墙上的士兵们顿时鬼哭狼嚎,只当是遇到了鬼怪,纷纷慌了神,尚且活着的人,下意识往城楼下跑去。
谁也没想到,此时一行善于攀爬的好手,已经悄悄地摸到了城门附近的垛子下面,站起身来,抓钩一甩,便就着攀爬绳索朝城楼上爬去。
这些人总共有二三十人,以城门左边的女墙为目标,迅速地攀爬着。
轰炸依旧在继续,牢牢地将守军的目光集中在不知名的远处,以及自身周围,根本无人注意到,城墙下有人正在往上爬。
没多久,这二三十人成功地爬上了这一块女墙,与发现他们的西戎士兵拼杀起来。
“快给郡王发射信号!”
背着枪的一人,立即取下身上的枪,朝着天上开了一枪。
很明显,这些人是李洵手下的精兵。
弹药在夜空中划出明亮的轨迹,很远都能看到。
隔壁的一个小山头上,李洵正拿着自制的望远镜观察着城楼处的动静,看到信号,立刻下令道:
“准备攻城!机械营继续火力掩护!”
“是!”
传令官立刻发射了一枪,这是给城墙下潜伏着的后续攻城部队的进攻信号。
伊尔喀城的地形很特别,属于那种依山而建,居高临下的城池。